对于医院的多学科协作,要想成就独有的品牌,就要放弃面子,丢掉皮袍下面藏着的“小”字,前置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“大”字。

  医院品牌建设,从营销的角度来说,会形成差异化竞争,错位竞争,对于医院来讲,打造医院品牌,也就是打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。因此,医院品牌建设,是需要全院上下凝神聚力打造的核心模块。

  无论是从人才引进,技术升级,还是到管理提升,服务优化,医院品牌在各个层面的塑造,都闪现了医院辛勤的汗滴和改变的聪明智慧。

  但是,笔者从多年的咨访经历看,如果医院在团队建设层面缺失,多学科协作(MDT)无法真正落地,那么医院品牌建设就无法深度锻造,即使所谓的内涵建设有所促进,也因为团队协作的张力不足,使得品牌的含金量不足。

  而且,就目前综合分析来看,多学科协作存在的众多障碍,已经成为医院品牌建设最大的一块绊脚石。

  多学科协作:品牌的坚实支撑

  笔者的一位亲人曾经送到某公立医院急诊科救治,给笔者留下了糟糕的印象:除了流程混乱,人员混乱,职责混乱以外,恐怕多学科的协作是最糟糕的。

  我们知道很多学科的品牌,是靠多学科协作来完成或者支撑的。患者的疾病往往不是单方面的,而是合并其他的疾病。因此,患者要想得到全面的照顾,快速康复,就需要多学科各自发挥专业优势,共同为病人服好务。患者的感受达到了“惊喜”的程度,才有诉说的欲望,口碑传播建立,时间长了,自然就建立了品牌。

  我们发现很多病人,手术做得不错,但是病人的康复却不是很理想。这里面就有一个多学科协作不到位的问题。比如本来应该很好地疼痛控制,让病人早下地,早康复的,因为没有很好的团队协作意识,多学科协作没有实现,病人怕疼,躺在床上,康复慢不说,还有很多风险因素。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导尿管,也会让一个病人很不舒服,“懒得下床”,病人不方便,导尿管引起不适,怎么能让他感受好呢?而拔掉导尿管,不是一把了事,这涉及医疗,护理,麻醉,康复等几方面的学科管理问题,病人的安全保障,需要费心费力的。

  其实,品牌的建设,一个重要的符号就是病人的“笑脸”。如果术后病人“笑脸相迎”,说明心情愉悦,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就诊体验,都达到了或者超出了病人的预期。如果每次查房的时候,病人的病情是冷淡的,眉头紧皱的,默不作声的,那肯定是在就诊的过程中病人的体验或感受不好,有了这样的外在表现。所以,品牌塑造的好与坏,看看病人有没有笑脸就知道了。